大理是中国历史文化和人居环境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使大理成为饮誉中外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大理也是云南历史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南诏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南诏大理时期是历史上大理乃至云南城市建设的高峰期,但目前对于洱海坝子地区的南诏大理都城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较缺乏,关注重点放在了明清大理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加之大理古城的过度开发,无法充分体现大理地区的文化遗产价值与特色。大理是典型的历史名城(大理古城)与城市遗址(南诏大理城址)叠加的地区,正确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并加强区域内相关文物史迹的关联,有利于提升大理地区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

位于大理市太和街道太和村的太和城遗址是南诏建国后的第一座都城,从南诏大理到元明之际,沿用了约500余年。太和城遗址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所有南诏都城里保存最完整的遗址。近年来,太和城考古工作取得了比较重要的发现。

当今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在诸多方面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对于考古遗址的展示阐释而言,国际国内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案例,仍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有:对考古学基础材料的解读和视觉展示、遗产展示与建筑/规划层面的区域协调、遗产展示与生态/景观层面的共生、博物馆学/艺术设计角度更具兼容性和创造性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以及社会学/旅游学角度展示对地方的融入和带动等多学科合作的问题。

以文化遗产的多学科合作为目标,2018年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共同发起遗产旅游联合工作坊,开启了跨学科的对话和教学探索。2019年北京大学在山西省平遥县东戈山村、西戈山村,2020年在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先后成功举办了相应主题的遗产工作坊。

2021年,我们将继续举办文化遗产联合工作坊,邀请各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跨学科探讨,以太和城遗址为例,对南诏大理史迹的整体价值和关联性进行阐释与展示设计的探索性研究。

本课程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WHITRAP Beijing Center)、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资助,将以线上的集中授课为主;视疫情情况,部分学员还将前往遗产点现场,组成集文化遗产、考古、博物馆学、建筑、旅游、社会、人类学、规划、景观、生态为一体的综合团队,分组进行田野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会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多学科交融碰撞的魅力,共同为文化遗产保护助力。